2012 在线观看 免费高清_欧美人与动牲交xxxxbbbb_bt天堂www最新版_女人高潮下面流白浆视频

新聞資訊

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文章精選

聯(lián)系我們Contact Us

贛州海盛鎢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0797-8285733

傳真:0797-8285733

地址: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qū)東陽山路45號

郵編:341000


投資者垂詢&媒體垂詢

電話:0797-8285181

電子郵箱:zqb@grand-tungsten.com


人力資源信息垂詢

電話:0797-8285733

電子郵箱:xzb@grand-tungsten.com


銷售業(yè)務垂詢

電話:0797-8285165

電子郵箱:business@grand-tungsten.com

我國硬質合金產業(yè)發(fā)展和原料供需

2023-01-20 11:59:06

本文原載《海盛之窗》2022年第二期,作者:祝修盛)

前言

硬質合金是鎢消費中zui多的一類鎢制品,近10年(2012-2021年)硬質合金產品鎢金屬量消費占比達到59%左右,而且鎢金屬在硬質合金產品中的含量占比在80%以上,我國鎢原料的消費主要是滿足硬質合金產業(yè)的需求。因此,硬質合金的發(fā)展與鎢的原料供應有著極其緊密的關系。

本文我以掌握的數據分析一下我國硬質合金產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這種關系,主要以年代來分析。

一、上世紀五十年代

建國后,黨和政府領導急于建立新中國的工業(yè)體系,奠定中國初步工業(yè)化的部門經濟基礎,其中包括了中國鎢工業(yè)。

zui早于1947年7月,由人民政府接管原侵華日軍的大華電冶廠并改名大連鋼廠,并決定恢復硬質合金生產,并于1948年生產出中國zui早的30公斤鎢鈷硬質合金,開創(chuàng)了我國鎢冶煉和硬質合金生產的歷史

建國后更是加快了硬質合金工業(yè)的發(fā)展:

1954年落實的原蘇聯(lián)援華156項重點項目中,確定在株洲建設粉末冶金生產項目,1958年4月1日竣工投產的長江冶煉廠(六0一廠)是我國硬質合金產業(yè)實現(xiàn)規(guī)?;a的重要標志,該廠1972年定名為株洲硬質合金廠,當時設計硬質合金產能達到500噸。


圖一上世紀五十年代硬質合金產能發(fā)展:

截止1959年,上世紀五十年代先后建成的硬質合金企業(yè)有

大連鋼廠硬質合金車間

重慶電工廠(七九一廠)63車間

牡丹江北方工具廠(一二一廠)合金分廠

上海燈泡廠

地礦部鉆探研究所

哈爾濱工具研究所

天津市硬質合金研究所

天津硬質合金工具廠

山西礦業(yè)學院機電廠

機械工業(yè)部上海材料應用科學研究所

長江冶煉廠(六0一廠)

西安慶華電器制造廠(八0四廠)慶華粉末冶金廠

合計12家、硬質合金產能1035噸,按85%產能利用率計算,可生產約880噸左右的硬質合金產品,需要消耗1600噸鎢精礦

除了硬質合金外,截止1959年,還有5家生產鎢合金材料產品的企業(yè)、1家生產鎢化工產品的企業(yè)和2家生產鎢鐵的企業(yè)(吉林鐵合金廠、錦州鐵合金廠)

1959年鎢鐵產量據當時統(tǒng)計為4697噸,大約消耗鎢精礦6810噸;5家鎢合金材料企業(yè)產品生產大約需要消耗鎢精礦約1000噸左右。

加上鎢化工企業(yè)的消耗,1959年國內鎢冶煉生產合計消耗鎢精礦9500噸。國內消費中,硬質合金生產鎢精礦消費占比僅為16.84%,主要是鎢鐵生產消費,占比71.68%。


五十年代鎢原料供應

建國后,政府全部接收原國民黨資源委員會所辦的各鎢礦工程處,并陸續(xù)成立國營鎢礦山,穩(wěn)步地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并逐步地實行機械化生產。

1954年鎢礦山領域也落實在蘇聯(lián)援華156項目之內,即三礦一站:大吉山鎢礦、西華山鎢礦、巋美山鎢礦和配套的發(fā)電量6萬千瓦時的上猶水電站。


圖二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國鎢精礦產量

根據當時的協(xié)議,作為貸款的附加條件,蘇聯(lián)要求“將中國不再使用的全部剩余的鎢、銻、鉛、錫提供給蘇聯(lián)政府”,期限為14年,14年(1955-1968年)需要提供的鎢精礦合計為13.4萬噸,1955-1959年期間為4.4萬噸。因此,當時鎢礦山生產的鎢精礦產主要是提供出口需求,而且必須保證蘇聯(lián)還債的數量。余額才能滿足國內鎢冶煉生產的需要。


表1上世紀五十年代提供給國內冶煉產業(yè)的鎢精礦量(萬噸)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產量

1.04

1.64

2.18

2.56

2.83

3.26

4.39

3.74

5.59

6.09

出口

0.88

1.46

2.18

2.41

2.88

3.18

2.78

3.54

3.29

3.20

余額

0.16

0.18

0.00

0.15

-0.05

0.08

1.61

0.20

2.30

2.89

我國鎢冶煉企業(yè)是在五十年代后期開始發(fā)展起來的,從上表可以看到,1956年后開始有比較多的余額提供給國內消費。

另外,1958年、1959年正逢當時由于左傾思潮影響,鎢礦山也同樣欣起大躍進,產量無序增長,分別達到5.59萬噸和6.05萬噸,與出口量之差也達到2.30萬噸和2.89萬噸,國內產品生產需要不到1萬噸。因此,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內生產的鎢精礦完全滿足國內硬質合金產業(yè)的發(fā)展需要。


二、上世紀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我國又建成12家硬質合金企業(yè),其中有:

1963年建成的北京硬質合金廠

1964年建成的中南礦業(yè)學院粉末冶金廠

1966年一二一廠協(xié)助地方建成的牡丹江工具廠和成都硬質合金工具廠等

截止1969年,共有24家硬質合金企業(yè),生產能力達到2308噸,較1959年增長1.23倍。


圖三          上世紀六十年代硬質合金產能

1969年產能2308噸,同樣按85%產能利用率計算,消耗鎢精礦3700噸左右。

同時,鎢合金材料生產企業(yè)增加了10家至15家,鎢鐵生產企業(yè)增加1家(峨嵋鐵合金廠)至3家,1969年鎢鐵產量為7005噸,消費鎢精礦10150噸,加上鎢合金材料和化工企業(yè),約消耗鎢精礦15000噸,合計國內鎢產品消耗鎢精礦大約需要1.87萬噸

國內消費中,硬質合金占19.79%,較1959年增加2.95個點;鎢鐵消費占54.28%,依然是主要消費對象。


六十年代鎢原料供應

大躍進的影響一直延續(xù)到1960年,當年繼續(xù)高產,產量達到5.52萬噸。1958-1960三年由于大躍進的影響,鎢精礦產量分別達到5.59、6.09和5.52萬噸。鎢礦山由于片面追求高產量,多采少掘,全國鎢礦山萬噸采掘進比由1957年的372米降到1960年的167米;

1961年,針對1959年以來左傾錯誤思想的影響下造成的國民生計嚴重困難,工業(yè)發(fā)展嚴重滯后的情況,中央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鎢礦山也開始了調整工作,首先是將過高的產量指標調低,認真貫徹“礦山為首、采掘并舉、掘進先行、貧富兼采”的技術政策,調整后的鎢精礦年產量開始步入合理、穩(wěn)定。

圖四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鎢精礦產量

出口仍然是我國鎢精礦的主要方向,直至1968年,我國完全還清當年中蘇協(xié)議中作為償還債務的鎢精礦數量。


表2上世紀六十年代提供給國內冶煉產業(yè)的鎢精礦量(萬噸)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產量

5.52

2.71

2.38

2.52

3.08

3.28

3.59

3.45

3.51

3.00

出口

2.53

3.19

2.54

2.24

1.63

2.09

2.06

1.63

1.04

1.22

余額

2.99

-0.48

-0.16

0.28

1.45

1.19

1.53

1.82

2.47

1.78

1969年國內可以供應量達到1.78萬噸,硬質合金、鎢鐵、鎢材加工需要1.87萬噸左右,考慮到1968年的余額達到2.47萬噸,完全可以滿足1969年的需求。

1958年已經開始出口鎢冶煉產品,1959年出口鎢冶煉產品達234.6萬美元,據此推算,六十年代調整礦山產量后,完全可以滿足整個年代鎢產業(yè)的供需平衡。


三、上世紀七十年代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硬質合金產業(yè)延續(xù)六十年代的增長趨勢,標志是1971年建成投產的冶金部764廠。

1964年國家決定在內地建設我國第二個大型鎢冶煉和硬質合金基地,1966年開始興建,1970年10月建成投產,設計硬質合金產能400噸,配套APT產能1000噸、鎢粉產能500噸,1972年更名為自貢硬質合金廠。

此外還有

1970年建成的上海硬質合金廠

1971年建成的陜西鋼廠硬質合金車間

1972年建成的濟南紅旗硬質合金廠(1982年更名為濟南市冶金科學研究所)和南昌硬質合金廠

1973年無錫鉆探工具廠、贛州精選廠建成硬質合金生產線

1994年建成硬質合金生產線的有保定粉末冶金廠、湖北荊江農機廠(九四九廠)

1975年還建成了襄樊市硬質合金廠

1976年建成南寧硬質合金廠、太原市硬質合金廠和貴陽烏當區(qū)硬質合金廠

1977年建成徐州硬質合金廠

1979年建成山東省臨朐縣硬質合金工具廠等

截止1979年,我國硬質合金企業(yè)43家,生產能力達到4630 噸,較1969年增加19家,產能增長100.61%

也按產能利用率85%計算,1969年硬質合金生產消耗鎢精礦量8100噸。七十年代共有25家生產鎢合金材料的企業(yè)和3家鎢鐵生產企業(yè),1979年鎢鐵產量10507噸,消耗鎢精礦15240噸,加上鎢材和鎢化工生產,合計需要消耗鎢精礦約2.5萬噸左右。

國內消費中,1979年硬質合金消費鎢精礦比例32.4%,比例大幅提高,較1969年提高12.61個點;鎢鐵占比仍然占前,占42.03%。


七十年代鎢原料供應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鎢精礦產量比較穩(wěn)定,年均產量3.66萬噸,鎢精礦出口量年均1.59萬噸,


表3上世紀七十年代提供給國內冶煉產業(yè)的鎢精礦量(萬噸)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產量

3.40

3.85

3.62

3.78

3.53

3.62

3.05

3.47

3.84

4.39

出口

0.82

1.65

1.63

1.42

1,63

1.43

2.05

1.36

1.82

2.13

余額

2.58

2.20

1.99

2.36

1.90

2.19

1.00

2.11

2.02

2.26

1979年可用于國內的鎢精礦量達到2.26萬噸,但硬質合金、鎢鐵、鎢合金材料消耗鎢精礦2.5萬噸,供需之間有一定的差額,主要是通過七十年代我國開始的廢鎢利用來解決。

七十年代開始,我國就出現(xiàn)了一些用廢鎢生產硬質合金的企業(yè)

1971年投產的貴陽烏當區(qū)硬質合金廠

1974年投產的保定粉末冶金廠、國營建昌機器廠特種工具分廠

1975年投產的山東臨朐硬質合金廠

1976年投產的太原硬質合金工具廠

1977年投產的徐州硬質合金廠等,這些企業(yè)全部或部分利用廢鎢為原料生產產品

七十年代形成的清河廢鎢集散地為廢鎢利用打好了基礎,1979年的硬質合金企業(yè)中有25家企業(yè)利用廢鎢為原料,硬質合金產能達到990噸。


四、上世紀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硬質合金產業(yè)的發(fā)展有所放緩,產能較大的新建企業(yè)有:

1981年的梧州硬質合金廠

1985年的清河縣硬質合金廠、江漢鉆頭廠硬質合金車間等

截止1989年,共有81家,產能7600噸,企業(yè)數增加了38家,但大多數是小微企業(yè),產能只增長64%

仍按85%產能利用率計算,1989年硬質合金產量6460噸,消耗鎢精礦11800噸

1989年鎢合金材料企業(yè)發(fā)展到40家,鎢鐵仍然是三家,1989年鎢鐵產量7900噸,消耗鎢精礦11500噸,加上合金材料和化工需要消耗鎢精礦14000噸

加上硬質合金的消耗,合計消耗鎢精礦3.22萬噸,

國內消費中,1989年硬質合金消費鎢精礦比例36.65%,較1979年提高4.25個點;鎢鐵占35.71%,硬質合金消費開始超過鎢鐵消費,成為國內鎢產業(yè)zui大的消費領域。


八十年代原料供應

上世紀八十年代鎢精礦產量有所增長,年均產量為4.75萬噸,較上一年代年均產量3.66萬噸增加1.09萬噸,增長近30%


表4上世紀八十年代提供給國內冶煉產業(yè)的鎢精礦量(萬噸)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產量

4.57

4.62

3.74

3.53

3.99

4.88

5.03

5.32

5.91

5.89

出口

2.04

2.21

1.06

2.50

1.89

2.13

2.36

2.31

2.73

3.09

余額

2.53

2.41

2.68

1.03

2.10

2.75

2.67

3.01

3.18

2.80


八十年代鎢精礦年均出口量2.23萬噸,可供國內消費的鎢精礦年均2.52萬噸。較七十年代年均2.06萬噸增加0.46萬噸

1989年可供國內消耗的鎢精礦為2.8萬噸,硬質合金、合金材料、鎢鐵生產消耗鎢精礦3.22萬噸

同時,1989年出口鎢酸2525噸、三氧化鎢714噸、APT9912噸、其他鎢酸鹽930噸,消耗鎢精礦2.06萬噸

從以上數據看,供需之間,供應相差非常大。實際上,由于八十年代中后期,在“大礦大開、小礦放開、有水快流”的錯誤政策指導下,包括鎢礦山在內的國內金屬、非金屬礦山幾乎全部遭遇亂采濫挖,一大批鄉(xiāng)、鎮(zhèn)、村及個體礦山企業(yè)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xiàn),民采鎢精礦數量逐年劇增。加上廢鎢利用量的增長,整體八十年代可提供給國內需求的鎢精礦量實際上是非常充裕。以至于由于供大于需求,導致鎢精礦出口價格下跌:

圖五            上世紀八十年代鎢精礦出口價格

價格下降,說明供大于求的市場格局的出現(xiàn),為了解決部分礦山庫存,緩解礦山資金困難,1982年11月,為解決鎢精礦滯銷積壓問題,由國家收儲鎢精礦1萬噸,接著1987年1月,決定由國家再次收購儲備4800噸。充分說明八十年代所造成的供大于求的市場格局。

所以可以確定,實際上市場完全可以滿足1989年的冶煉加工產品的原料需要。

五、上世紀九十年代

上世紀九十年代是硬質合金產業(yè)快速發(fā)展的年代,計劃經濟的供需機制變更為市場經濟,民營經濟的出現(xiàn)是快速發(fā)展的重要推手

隨著改革開放,還出現(xiàn)了一些外資硬質合金企業(yè),如廈門春保、蘇州陸鋼、長鋒(南京)、迪克(湖南)等

特別是在湖南株洲,從1989年的4家增加到1999年的19家,產能從2310噸增加到4180噸,占全國的1/4。

截止1999年,有234家硬質合金企業(yè),生產能力達到16700噸,與1989年相比,增長122.51%

在市場經濟的狀態(tài)下,平均產能利用率有所下降,據硬質合金分會統(tǒng)計的52家企業(yè),1999年產能為10330噸,產量7135噸,產能利用率為69.07。按70%計算,1999年234家企業(yè)16700噸產能,則產量約為11690噸,消耗鎢精礦2.12萬噸

由于九十年代鎢合金材料產業(yè)發(fā)展同樣迅速,1999年鎢合金材料企業(yè)已發(fā)展至164家,對鎢的需要同樣大幅增長。

由于工作的原因,本人自1997年開始統(tǒng)計了鎢鐵和APT產量數據,可以用鎢鐵和APT生產需要鎢精礦量來更準確的計算出對鎢精礦的需求。

1999年APT產量為3.92萬噸,消耗鎢精礦5.64萬噸

1999年鎢鐵產量9430噸,消耗鎢精礦1.37萬噸

1999年偏鎢產量510噸、鎢酸300噸,消耗鎢精礦0.12萬噸

出口鎢精礦只有80噸

合計需要鎢精礦7.14萬噸


九十年代原料供應

上世紀九十年代統(tǒng)計的鎢精礦產量年均3.1萬噸,而且產量呈逐年下降趨勢:


圖六    九十年代鎢精礦產量

1999年鎢精礦統(tǒng)計產量只有3.92萬噸,加上進口鎢精礦1950噸,也只有4.12萬噸,與需求相差7.14-4.12=3.02萬噸

這么大的原料差額如何補充?1999年的原料怎么解決?

一是統(tǒng)計產量不符合實際產量,大量的民采無可統(tǒng)計。

二是九十年代初出口量大幅減少,1991年6月美國商務部提出對中國鎢精礦加征130~151%的反傾銷稅,9月30日zui終裁定。高額關稅有效地遏制了中國鎢精礦進入美國市場。

另外,蘇東發(fā)生劇變,對蘇東國家出口量大幅下降

1991年1月開始,中國宣布暫停出口鎢精礦(停止報價、暫時中止簽訂鎢精礦的新合同),10月中國政府宣布,從1992年開始減少鎢精礦生產,削減鎢的出口量。


圖七      九十年代鎢精礦出口量

1999年鎢精礦基本無出口

另外,九十年代廢鎢利用量大幅增長,截止1999年,國內硬質合金企業(yè)中已經形成多個廢鎢利用的企業(yè)群:

黑龍江牡丹江

河北任丘、清河、南宮和故城

山東臨朐、濟南

江蘇丹陽

浙江樂清、臺州等

鑒于以上原因,市場再次出現(xiàn)供過于求局面,市場庫存量逐年增加,國[家儲備局于1996年10月開始再次收購3000噸鎢精礦儲備


六、本世紀00年代

進入新世紀,隨著我國制造業(yè)的高速增長,硬質合金產業(yè)繼續(xù)高速發(fā)展。2000年代,硬質合金企業(yè)數、生產能力再次大幅增長,截止2009年,不完全統(tǒng)計,有591家硬質合金企業(yè),生產能力達到51100噸,產能較1999年增長202.49%

新增企業(yè)中,較大的有

江蘇的宜興甲有、和田科技、蘇州新銳(從湖北潛江遷入)、蘇州瑞森、昆山長鷹(從湖南長沙遷入)等

浙江的浙江德威、浙南合金、樂清奧大、杭州天石等

福建的龍巖華銳、龍巖永發(fā)、龍巖吉鋒等

江西的章源鎢業(yè)、贛州中端、江西天合等

湖北的荊門金鉆

湖南的世紀特種、株洲金韋、力洲實業(yè)、株洲西迪、株洲華銳、株洲肯特、株洲精工、株洲明日、株洲同一等

廣東的東源永興、河源正興等

四川的成都川硬、成都邦普、中鎢實業(yè)等

同時,更多的涉鎢外資企業(yè)進入中國

硬質合金產業(yè)中有

IMC(大連)、濟南杰賽博、元素六(無錫)、山特維克(無錫)、泰克科技(蘇州)、獅威(太倉)、百利精密(南昌)、河南大地合金、翊偉(東莞)等

也出現(xiàn)了更多的硬質合金產業(yè)群

株洲地區(qū)的硬質合金企業(yè)從1999年的19家猛增到104家,產能從4180噸猛增到11160噸

其他主要硬質合金產業(yè)群:

地點企業(yè)數產能

黑龍江牡丹江20 570

河北清河南宮241795

江蘇蘇錫常533665

浙江樂清132950

福建龍巖131200

廣東河源  91090

四川自貢313500

四川成都271690

同時,鎢合金材料生產企業(yè)也大幅增加


圖八              鎢合金材料企業(yè)的發(fā)展

鎢鐵生產企業(yè)也發(fā)生變化,民營鎢鐵企業(yè)出現(xiàn)并發(fā)展,特別是江鎢與民營企業(yè)合作的鎢鐵廠建成,使原來生產了50多年的中國兩大鐵合金廠(吉鐵、峨鐵)停產鎢鐵。截止2009年已有17家鎢鐵生產企業(yè)

2009年,硬質合金分會41家統(tǒng)計產量為1.41萬噸,41家的產能為2.44萬噸,產能利用率為57.79%。

591家企業(yè)按此產能利用率,生產硬質合金產品2.95萬噸,需消耗鎢精礦5.32萬噸。

按當年生產的APT和鎢鐵來計算需求量:

2009年APT產量7.37萬噸,消耗鎢精礦10.54萬噸

2009年鎢鐵產量0.88萬噸,消耗鎢精礦1.27萬噸

加上其他消耗,合計消耗鎢精礦11.85萬噸


00年代原料供應

按照官方統(tǒng)計,2009年全國鎢精礦產量10.48萬噸,進口鎢精礦0.91萬噸,合計11.39萬噸

供應量中00年代的廢鎢量也大幅增長

考慮到2009年是國內市場價格的zui低點

圖九            2009年年均價格是價格低谷

因此2009年國內市場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tài),但主要的原鎢供應量在00年代又得到大幅增長


圖十 00年代鎢精礦產量逐年增長

00年代鎢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刺激了鎢礦山產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00年代鎢礦山產能進一步擴大,從而產量大幅增加

2001年,柿竹園礦選礦處理能力從1000噸/日增加到2500噸/日

2003年,柿竹園采礦能力從58.9萬噸擴大到75萬噸,大批民工進入新田嶺開采,年產量高達5000噸

2004年,洛陽豫鷺開始投入生產,從鉬尾礦中回收白鎢精礦,五礦整體收購江西香爐山鎢礦并將采礦能力擴大到69萬噸,柿竹園采礦能力擴大到88萬噸,廣東鋸板坑鎢礦投產 ,采礦能力達到55萬噸

2005年,新建90萬噸采選能力的大崗山鎢礦投產,安徽績溪鎢礦投產

2007年,廣西鐘山珊瑚礦復產,甘肅小柳溝鎢礦投產 ,內蒙白音查干多金屬礦投產,柿竹園礦采礦能力擴大到150萬噸,豫鷺將選礦產能從4500噸/日提高到15000噸/日

2008年,整合后的麻栗坡鎢礦投產,采選能力擴大到40萬噸

2009年,柿竹園采礦能力擴大到200萬噸,洛陽鉬業(yè)自行建設的495萬噸選礦能力投入生產,五礦對新田嶺整合完成,形成100萬噸年處理能力

七、本世紀10年代

進入本世紀10年代,硬質合金產業(yè)沒有停下快速發(fā)展的步伐,民營企業(yè)繼續(xù)擴張,外資企業(yè)繼續(xù)對華投資。作為鎢原料產量的贛州,也開始向硬質合金產業(yè)發(fā)展,00年代從無到有,01年代已發(fā)展到12家,產能達到5070噸

國內較大的新建的硬質合金企業(yè)有

河北的河北恒凱、河北肯納、承德昊天

山東的山東瑞鑫、山東天開

江蘇的歐美克

浙江的溫州宏豐

安徽的技鋒精密、安徽和豐

福建的廈門大鴻翰、福建致宏、南平博宏

江西的九江金鷺、玉山珠江、耀升鎢業(yè)、贛州海盛、京瓷精密(贛州)、贛州創(chuàng)豐、江西年龍輝、贛州祥瑞、贛州銳科、江西翔鷺、江西海創(chuàng)等

河南的洛陽金鷺、河南中硬

湖南的株洲夏普、株洲天銳、株洲金伯利、株洲瑞優(yōu)、株洲精特、株洲思瑞普、株洲韋凱等

廣東的廣東翔鷺、

貴州的遵義中鉑

四川的銘泰順、四川川鎢、力源精工等

截止2019年,不完全統(tǒng)計,硬質合金企業(yè)已經發(fā)展到877家,產能達到10萬噸,較2009年增長95.79%

圖十一各年代硬質合金產能的增長速度

2019年55家統(tǒng)計企業(yè)生產硬質合金3.26萬噸,產能為4.74萬噸,產能利用率為68.78%

那么877家10萬噸硬質合金產能按照此產能利用率計算,可以生產6.88萬噸硬質合金產品,消耗鎢精礦12.41萬噸

同樣用APT和鎢鐵來計算:

2019年APT產量11.95萬噸,消耗鎢精礦17.09萬噸

2019年鎢鐵產量0.83萬噸,消耗鎢精礦1.20萬噸

加上其他消耗,合計消耗鎢精礦18.3萬噸

10年代原料供應

官方統(tǒng)計數據2019年產量為14.64萬噸,進口量為0.36萬噸(包括鎢酸鈣)合計15萬噸

2019年有0.57萬噸APT是用廢鎢生產的,有0.36萬噸鎢鐵是用廢鎢生產的,相當補充鎢精礦消耗1.33萬噸,但與需求量18.3萬噸相比,還是缺少2萬噸

10年代鎢精礦年供應量實際上遠遠大于15萬噸

以2013年為例

2013年官方統(tǒng)計鎢精礦產量13.80萬噸,當年扣除廢鎢生產后的APT產量為9.89萬噸,消耗鎢精礦14.14萬噸,當年扣除廢鎢生產后的鎢鐵產量為0.57萬噸,消耗鎢精礦0.83萬噸,加上其他消耗,合計15萬噸,即使加上進口0.99萬噸,還差0.21萬噸

實際上,當年國家儲備局還收儲了0.8萬噸,當年五礦收購了3萬噸,消耗加上國儲和五礦收購,2013年實際供應量大于18.8萬噸,遠遠大于官方統(tǒng)計數據。

不過由于2017年以后沒有新增加的礦山采選能力,而且有相當多礦山的產能在萎縮,如江鎢,原11鎢礦,已經停產了3-4家,因此2017年后的供應量應該是較為穩(wěn)定。

根據測算,2017年后國內鎢精礦年均供應量為15.8萬噸,增加的量主要靠廢鎢利用

八、本世紀20年代

2020年后,新的硬質合金產能繼續(xù)投入市場

以贛州為例,2020、2021兩年就增加了8家企業(yè),1820噸的產能

原有的具有相當實力的硬質合金企業(yè)如廈門鎢業(yè)、中鎢高新所屬企業(yè)等在擴大生產能力,同時一些技術落后,產銷困難、長期負債的企業(yè)將被淘汰

20年代初期,因疫情、通脹影響,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多機構預測歐美將在2023年經濟陷入衰退,歐洲正在陷入去工業(yè)化的過程,并將波及我國國內的制造業(yè)和基礎建設,明顯影響鎢產品的需求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2021年APT產量依然達到歷史zui高的12.06萬噸,鎢鐵產量達到近10年zui高的1.06萬噸,說明2021年的需求仍然在增長,2021年統(tǒng)計硬質合金產量同比增長27.16

2022年一、二季度鎢產業(yè)的發(fā)展仍然亮麗,只是在三季度后才出現(xiàn)放緩趨勢。

20年代中期后,在經歷衰退或下滑后,世界經濟將會迎來反彈,那時對鎢的需求將會恢復并增長,硬質合金產業(yè)又將會出現(xiàn)一輪新的發(fā)展。


20年代原料供應

一是大湖塘礦區(qū)已經排除阻力,進入實際基建,預計將和江銅參與投資的哈薩克斯鎢礦項目同時投入生產,將會使國內市場增加近2萬噸的鎢精礦供應量。

二是廢鎢利用量在大幅增長,這些都將是硬質合金產業(yè)乃至整個鎢產業(yè)發(fā)展的原料保障。


結語

硬質合金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對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20大報告:建設現(xiàn)代化產業(yè)體系,堅持把發(fā)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yè)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發(fā)改委在20大新聞發(fā)布會上介紹:中國經濟明顯回升,我國能源裝備、石化裝備、礦山機械、數控機床、工業(yè)機器人等重點項目訂單都在大幅增長,為上下游企業(yè)提供了難得機遇,現(xiàn)代工業(yè)化仍然離不開硬質合金產業(yè),制造業(yè)強國的實現(xiàn),硬質合金產業(yè),中國鎢業(yè)必然會發(fā)揮重要作用。

因此,中國鎢業(yè)仍將繼續(xù)前進,中國的硬質合金產業(yè)仍然將繼續(xù)發(fā)展

伴隨中國鎢的深加工產業(yè)的發(fā)展,鎢采選業(yè)、鎢冶煉業(yè)同樣緊跟,由于日益增長的鎢產業(yè)對原料的需求,廢鎢的利用比例將會進一步提高,廢鎢利用的技術也會進一步提高

中國鎢業(yè)的廣大從業(yè)者,為中國推進新型工業(yè)化,實現(xiàn)制造強國,一定能作出新的貢獻。

標簽

近期瀏覽: